责编:陈凯欣
2025-05-12
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合作联动
促进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这些战略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在众多区域中,长三角和粤港澳以其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开放程度,成为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推动这两大战略区域的深度合作联动,不仅是构建国内大循环、联通国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塑造新优势的战略选择。这种合作对促进区域间的互补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区域合作的基础扎实且稳固。根据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及上海市数据局联合发布的上海与全国城市间区域联动指数显示,广东省的区域联动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北京。具体来看,深圳和广州的合作联动综合排名分别位列第五和第九位。
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强强合作为依托,长三角与粤港澳区域间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珠海、中山、惠州等地与上海的联动指数排名也在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在上海的投资占全国企业在上海总投资额的15.08%,较上年增长了8.85%。
在科技创新方面,两地可以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科创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深化张江和前海等科创平台的创新链协作。同时,在产业协同领域,可以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绿色低碳等领域,共同建设"飞地园区"和跨区域产业链联盟。
此外,金融互联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通过推进上交所、港交所和深交所的制度创新合作,试点绿色金融产品的互认与碳市场的联通。在要素流动方面,可以探索建立人才自由流动的试验区,推动居住、社保和教育等政策的互通,同时建设粤港澳与长三角的数据跨境流通规则先行区。
港口物流领域同样具有潜力。可以推动上海港与广州港、深圳港的合作,实现航线共建和数据平台互联,构建面向RCEP和"一带一路"的海铁联运网络。在绿色转型方面,两地可以共同建设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碳核算标准体系,并合作打造零碳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
为优化区域合作机制,需要将长三角与粤港澳的战略从各自封闭运行转向相互协作、互促共进的联动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促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议定期举办由两地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端对话平台,汇聚多方资源,加强政策协同与经验共享。同时,可以推动跨区域智库建设,探索众筹众包等新型研究机制,共同推出专题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系统梳理两地在产业联动、科技合作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典型案例。
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两地协同发展的典型故事和亮点做法,营造有利于协同发展的社会氛围。以制度创新释放协同红利,以高效联动赋能高质量发展,讲好区域联动的"中国故事"。